Xuan瑜伽精品小班课

精品小班课每期人数仅限5-8人。

迈索尔课:

周日早5:45~7:15(北京时间)

同时赠送每月线上公布的大班课课表中的全部课程。

新生首次报名学费:¥2800/三个月    

老学员续费或复课学费:¥2400/三个月    

赠送课程课表:

备注:

1、正式报名的同学,小班课及每月线上公布的大班课课表中的全部课程均可参加。赠送的全部课程包含:迈索尔课、口令课、呼吸法课、体式精讲课、唱颂与瑜伽哲学课、分享会与瑜伽经课、禅与坐禅课,三个月共计约150节。小班课如遇新月、满月正常上课不休息。

2、缴费后如因个人原因停课,不予退费、不予顺延、不予转让。最短缴费时长为半个月,不足半个月按半个月计算。超过半个月,按一个月计算。

3、停课及休学的同学,再次复课时学费为¥2400元/三个月,如在月中左右复课,需缴纳3.5个月学费即¥2800元。

4、新生首次报名,额外赠送萱老师精教启蒙课一节,课时约90分钟。如在月中左右报名,需缴纳3.5个月学费即¥3200元。

咨询与报名:焱同学

Xuan瑜伽周年庆优惠活动

Xuan瑜伽周年庆优惠活动

新生首月学费:

¥989元/月(原价1200元/月)

新生首季学费:

¥1489元/三个月(原价1700元/三个月)

老学员续费或复课学费:

¥1289元/三个月(原价1500元/三个月)

优惠截止时间2023年5月31日


最新课程计划:

新生可在正式报名前享受体验一周的课程(一周约12节课均可参加),同时赠送萱老师精教启蒙课一节。

新生体验费:¥500元一周,正式报名时可直接抵扣为相同金额的学费。新生首月学费:
¥1200元/月,共计约50节课;新生首季学费:¥1700元/三个月,共计约150节课;未参加体验课的新生,均赠送萱老师精教启蒙课一节。老学员续费或复课学费:¥1500元/三个月

萱老师亲授1V1私教课

¥2500元/5节课(有效期三个月)

¥4800元/10节课(有效期六个月)

同时赠送有效期内约34节/月的大班课

(赠送大班课课程包含:口令课、呼吸法课、体式精讲课、唱颂与瑜伽哲学课、分享会与瑜伽经课、禅与坐禅课)

具体课程安排均以每月线上公布的课表为准,时间均为北京时间。Xuan瑜伽最新课程计划于2023年4月1日起执行。

备注:

1、新生正式报名前参加体验课的目的在于让新同学深入感受传统阿斯汤加瑜伽练习和Xuan瑜伽线上课的情况。课程包含:迈索尔、口令课、呼吸法课、体式精讲课、唱颂与瑜伽哲学课、分享会与瑜伽经课、禅与坐禅课,一周约12节课。

     有阿斯汤加练习经验的同学可随堂参与体式练习,无练习经验的同学须参加精教启蒙课后开始体式练习。(在老师没有亲自教授及给予体式前,务必不要自己尝试,这一点在阿斯汤加瑜伽学习中真的很重要。)

2、新生参加的萱老师精教启蒙课,包括教授阿斯汤加瑜伽的呼吸方法、基础体式、练习的相关知识,以及疑问解答,课时约90分钟。 

3、正式报名的同学(私教课除外),课表中公布的各类课程(约50节/月)均可参加。缴费后如因个人原因停课,不予退费、不予顺延、不予转让。

4、最短缴费时长为半个月,不足半个月按半个月计算。超过半个月,按一个月计算。

5、如在月中左右加入的新生,需缴纳1.5个月学费即¥1450元,或3.5个月学费即¥1950元。

6、停课及休学的同学,再次复课时学费为¥1500元/三个月,如在月中左右复课,需缴纳3.5个月学费即¥1750元。


咨询与报名:焱同学

转角“瑜到爱”

今天早上,把放在教室里5年的垫子拿回来了。沉甸甸的背在肩上,想快走,却又走不快。

记得第一次见到老师,是在健身房,教室的墙是玻璃的,特别明亮,路过走廊的时候,看见一个梳着寸头,穿着半袖短裤的男子,盘着腿坐在教室门口的长椅上。我走进教室,铺上垫子坐着等着上课,透过玻璃墙,见那位男子依旧坐在那,眉清目秀,干干净净,不悲不喜,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又好像没有,好似这个世界与他无关,周围吵闹的音乐,飘到他身旁的时候就绕开了。他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坐着。

    有一天,老师邀请我去参加他的迈索尔课程,瑜伽小白的我当时什么也不懂,天刚擦亮就出门了。本来打算就在教室里打探一下这到底个什么瑜伽,要起这么早。“哎,头倒立,我会哎”,“下腰起,我也会哇”。日出的阳光,照进小小的教室,映在练习者的身上,角落里的我,看着他们,好像每个人都闪闪地发着亮光。没有半个小时,就按耐不住了,我也想练习,老师好像会读心术,一眼就看穿了我已经坐不住了,“要么你也跟大家一起,练个太阳礼拜吧”二话没说,说练就练,一下我就站了起来,夹着垫子,铺在了他们中间。就这样,一个不留神,我也迈开了阿斯汤加瑜伽练习的步伐。

后来,老师说他冬天的时候,要去印度练习,印度?!出于好奇心,我向老师发出了一个不情之请,“我一起去行吗?” 老师愣了一下,看老师愣住了,完了,我更不好意思了,其实说的时候,我也是试探,也还没有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心想老师要是不愿意的话,就算了,那么远,又不安全,我一个女孩。。。 心理的鼓还没敲完呢,老师便干净利落脆的回答:“行啊,一起去!”就这样,稀里糊涂,半推半就的,我就跟老师一家一起去了印度。

再后来,老师有了自己的瑜伽馆,我也沉迷于练习,虽然也很喜欢之前的工作,但是想要专心于瑜伽这一件事,便向老师请教,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有没有地方推荐,我想教课。老师犹豫了一下,开口说:“我可以雇你,你来帮我上课吧。” 又是一个云里雾里的嘎嘣利落脆,我就开始了瑜伽教学之路。

现在,老师的头发长了,我的头发短了,老师依旧在教室里帮助大家练习,而我却要开启人生的另一个篇章了。今天,是我在馆里练习的最后一天,最近两年忙忙碌碌的,工作越来越多,总来馆里上课,却没有怎么来练习了。以前在小教室练习的时候,屋里零零散散的几个人,现在在大教室里,却满满当当的,站满了渴望练习的人。虽然这么多人在一起,但是只有老师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和大家练习时呼吸的声音,教室里好安静,窗外楼下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好像与这些关注自己练习的人相隔十万八千里。

喜心,不是在一起的时候,有多欢喜,有多欢乐,而是在要离开的时候,不愿让它离开。在离开之时,生出的不舍之情,回忆出的欢喜之心,才知自己原来对这里有多么的热爱。生活总是出其不意,在每个转角的不经意间,原来都有老师的指点。恍然大悟,润物无声的不止是在练习当中的成长,还有老师在前方默默点起的灯。

记得有次阴雨天,拿着瑜伽垫,骑着自行车,跨海过桥,赶着去练习,下坡路太急,一阵风吹来,帽子被吹飞了,一个没掌握好平衡,连滚带爬,连人带车一起从桥上咕噜到了桥下,大腿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是,当我一瘸一拐的走进教室,看到老师在那冲我微微一笑,看见大家都在专注的练习,我也若无其事的站在大家中间。当我抬起手来,深呼吸开始练习的那个瞬间,好像疼痛一下就不在了。记忆里,那一天的练习跟每天的练习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今天也是个阴雨天,我还是那个我,背着垫子,骑着车,可是今天的我,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一路上没有那天火急火燎,赶着去教室练习的心情,没有摔倒后,顾不上揉两下大腿就往教室里跑的冲动。今天的我,溜溜哒哒的骑着车,吹着风,迎着身边走过的树木与大海,载着满满的感谢,希望与幸福。明天早上,老师依旧会站在教室里,迎着日出,指导大家练习,而我也会早早起床,站在垫子上做我应该做的功课。那一缕照耀在老师身上,又映在我身上的阳光,就是这些年,我与老师最大的收获。

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习

前些天有个学生向我提问,其实类似的问题也一直都有同学在问:

    其他运动的练习与瑜伽练习有冲突么,可以练么?

    觉得这个问题不错,也跟大家做个分享。  

    我个人觉得当然可以,完全ok。

     二十一世纪的生活,丰富多彩,现在社会的练习和以前的练习不同,大家兴趣爱好广泛是件好事。

    当然可以去爬山,游泳,打球,这些跟练瑜伽都不冲突。但是,习练者们请做好心理准备,做完这些运动,娱乐以后回来的练习,有可能腿会酸,手会酸,有可能身体会僵硬。这都很正常,可以做简单练习,缓和几天,也可以咬咬牙,坚持练习,或许过几天状态就好了,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处理。

    但是有一点,想要提醒大家的是,通过瑜伽练习来帮助提高其他体育项目,是有效果的。比如,有很多拳击选手,柔术的选手,运动员,游泳健将等等,都在练瑜伽,体式练习,呼吸法,身心合一,精神专注,这些对其他运动都很有帮助。但是,相反,如果想要通过其他的练习,来提高瑜伽,好像没什么效果。比如,有些同学,觉得某个体式做的吃力,可能是腿没力量,手没力量,去健身房举铁,或者哪个动作暂时做不了,单独反复不停的练习单个动作,试过的都知道,练完以后,第二天更完蛋,体式依然做不了,反而很累,肌肉酸痛,影响正常练习,还有可能因为练习过量,过度而受伤。

瑜伽本身就是个练习,练就练,练瑜伽就练瑜伽,不要为了练习而做另一个练习。比如,为了练习的时候身体柔韧好一些,练习开始以前,提前压腿伸筋,为了某个体式能做到位,在序列练习中停下来,抱着轮子,倚着墙,伸一伸,拉一拉,再回来接着练习。又或者在练习之前,先把这个动作来几遍,像演出一样彩彩排,心理有个底再开始,本来完成序列都已经做完了,理应结束练习,好好休息,可是心里好像不甘,还得再重复反复多练几遍新动作;或者觉得刚才好像有个动作没做好,得再来两遍,才能踏实下来,等等。为了练习而做练习。其实这些都没有必要,也不是阿斯汤加瑜伽的练习方法。

    如果为了练习,还要再做一个练习,来让这个练习‘完美’那为什么还要练呢,直接伸两下岂不是不更好,省时又省力。阿斯汤加瑜伽的练习,要把体式放到序列当中练习,这是阿汤练习的方式,这是规定,就像想要上路开车,就要遵守交通法规一样,闯红灯,乱停车,轻则被扣分,罚款,重则要出交通事故。交通法规的制定,不是某个警察,某个交警的个人规定,是在路上开的车多了,交通事故多了以后,为了避免事故发生而制定的规定,这是集体智慧。阿斯汤加瑜伽的练习也是如此,vinyasa 串联很重要,连贯性与流动性远比某个动作能不能完成,可不可以做更重要,体式练习要耐心,一个一个的学,一个一个的练,前面的动作会了,才会进入下一个动作的练习,当天的练习结束以后,就不要在想了,结束序列做完,该结束的时候要结束,好好休息,第二天该练的时候,全神贯注,认真练习。这不是某个老师的规定,而是经过无数习练者验证过的经验总结,是练习传统,是圣贤们的教导。不遵守规定,幸运的会被老师提醒,倒霉的会出‘人身事故’。

自己和瑜伽是个关系,这和选择伴侣是一样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过的人生,有些人享受独身的生活,有些人喜欢有伴侣的陪伴,或者步入婚姻殿堂,或者只是生活在一起,这都是个人选择,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如果你选择的是,有个伴侣,步入婚姻殿堂,那么为了这段关系,就要履行职责和义务。虽然美女帅哥满大街都是,但是为了和伴侣的这段关系,就要忠诚,不能随便和别人约会;虽然自己也想要更多的空间,更多的时间,但是为了这段关系,要共同抚养孩子,牺牲自己的私人空间,要做家务,互相关爱,相互照顾,等等。自己的自由,有些时候只满足自己的想法就够了,但是,如果想要的是,限于你和伴侣两人之间的自由,那么这个自由就是有约定的,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想做事的方法实行的。道理大家都懂,可一到练习上就晕菜了。

      瑜伽练习也应如此,想要处理好这段关系,就要履行职责和义务。如果你选择的是一条阿斯汤加瑜伽练习的道路,不是别的练习,那么就要遵循传统,就要一条路走到底,不要左顾右看。虽然喜欢看电影,想追连续剧,但是为了早上的练习,要克制,要早睡,要早起。虽然蛋糕,披萨很好吃,但是为了第二天的练习,要控制,晚饭要早吃或者少吃,要控制饮食,改正不良习惯。虽然倒立,弯腰的动作很炫,但是要遵守纪律,没有拿到的体式,不要乱试,学会满足,把有的体式练好,把心安放好,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你和练习之间,想要保持良好关系的约定。

     一个聪明且理智的习练者,会做一些对体式有帮助的练习和学习,比如打坐,冥想,唱诵,呼吸法,理论学习,这些都是通往瑜伽的道路,瑜伽追求的是身心合一,这些练习会帮助我们把活跃的思想,成千上万的想法安顿好。这是瑜伽的练习与修行,要时刻提醒和审视自己,我的练习是在满足自己的ego,还是在追寻圣贤们的脚步,是在做自己认为过瘾和正确的练习,还是听从老师的教导。我们都是凡人,生活的压力,诱惑太大,有时走偏,很正常,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方向不对,最重要,停下来,静一静,找准方向,再出发就好了。就像你喜欢吃的食物,不一定有营养,吃多了有可能得病,摆盘好看的菜,不一定是大餐和主菜;喜欢的爱好,像有些人酗酒,抽烟,赌博一样,是你想做的,喜欢的,让你高兴的,但不一定对你本身有好处,一个道理。练习是为了补充营养,与瑜伽越走越近,控制心的波动,瑜伽是不断认识和净化自己过程,而不只是管饱、高兴、炫丽、满足自己、完成就行。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课程,工作坊,名师培训,数不胜数。当然可以参加,而且有些课程也确实不错,我也很鼓励大家多学习,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想要提醒学生们的是,这些课程当然好,但是再好的课程,也和日常练习无可比拟,再好的课程,也没有每日的稳定练习,对自己本身实在的提高,来的重要。不要因为这些附加的课程,影响和耽误应该做的日常练习,不要被那些绚丽的课程,冲昏了头脑,厉害的是别人,不是你自己。要在外界,和自己内心的诱惑当中,做一个清醒且理智的习练者。

    跑步本身不会影响练习,练的多练的少,都是练习,想去不去,又踏实不下来,好好练最累。 练习本身不辛苦,想修行,却没有遵循传统,做该做的练习,管好自己的心,最辛苦。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可以在瑜伽兴趣爱好者的路上,自由一些,原意接受调整练习,简单练习的朋友,想去爬山,就大胆的去爬吧,想去游泳,就放开了去游吧,不要考虑太多。想把瑜伽当做个人修行,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朋友,遵守戒律,严格要求,也可以很自由的追求。洒脱一点,练瑜伽,就练瑜伽,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也不要为了练,而练习。练习,就练习,不要想太多。

    修行也罢,兴趣也好,

   请享受练习本身带来的快乐。

思量个不思量底

昨天晚上的「禅与坐禅」無方老师与我们一起分享了这样一句禅语:

“非思量”

“非思量”指超越思量与不思量,出自于中国的一则公案:

    師座次、有僧問、兀兀地思量什麼、師日、思量箇不思量底、僧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師曰、非思量。

    这则公案翻译成现代文,是说,禅师在坐禅的时候,有一小僧问:“您像山一样坐在那,在思考什么?”师傅答道:“在思考一个不思考的” 小僧说:“不思考是如何思考” 禅师答道:“这不是思考出来的”。

    道元禅师的《普观坐禅仪》写于他28岁刚从中国留学归来之时,在介绍完坐禅的姿势,要点之后,道元禅师写道 “身相既定。気息亦調。念起即覚。 覚之即失。久久亡縁。自成一片。 此坐禅之要術也。謂坐禅則大安楽法門也。 ” 没有提到 “非思量”,而是给坐禅的朋友们提出了一个方法,在身体安定,气息调和之后,会意识到念头升起,当你意识到有个念头升起的时候,就让这个念头消失,不要追逐,久而久之,总是这样,就会自然而然与当下合一,这是坐禅的要诀法门。但是在道元禅师晚年,给文章做修订的时候却加上了“非思量”的内容。

禅师写道:

“身相既調、欠氣一息、左右搖振。兀兀坐定、思量箇不思量底。不思量底、如何思量、非思量、此乃坐禪之要術也。”

    当身体协调,长吐一口气,吐干净,身体可左右摇动扶摆,然后像山一样坐定,思考不要思考。以不思考为底,怎么思考,就是不思考。这是坐禅的要诀法门。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订呢?無方老师说,或许道元禅师对禅修有了更深的认识,更高的境界。那个之前介绍的方法,坐禅之时,意识到有念头升起,再让念头消失,不要追逐,久而久之会走进另一个有意的意识到念头升起,再让念头消失的“游戏”。思考不要思考,也是思考。理应不思考,不思考才是坐禅的要诀法门。

 “非思量”就像是天空,天空不会被飘来的几片云所影响,不会想怎样让云飘走,云来了,就来了,云走了,就走了,风来了,就来了,风走了,就走了。云在时,天空是天空,风起时,天空还是天空。

    想想瑜伽的修行之路,岂不也是如此,练习不应受 “体式” 的影响,不应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简单的体式,有难度的体式,时间长的练习,时间短的练习,都是练习,都不会影响瑜伽的修行之路。时间短,就做个简短的练习,身体受局限,就做身体局限的练习。体式能做的时候,自然就会了,过多的思考,或者逃避,完美不是你认为完美,就完美了,也不是完美了,就完美。寻找练习的“窍门”,或者放任自流,都不是正确之法。况且,所谓瑜伽,不是想出来的,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瑜伽是8支的瑜伽,不是某个瑜伽,不是谁的瑜伽。练习不是今天练,明天不练,周一练,周二不练,有时间练,没时间就不练。瑜伽是瑜伽,瑜伽是日常的练习,是不断的净化和认识自己,是要一直在练习的路上,不踌躇,不执着,不犹豫,不顾虑,往前走。

思量个不思量底。

非思量。

安泰寺 接心

这是我第五次来安泰寺,第三次参加接心了。接心又叫摄心,即连续几日不间断静默坐禅,令心不散乱。以前的接心,很严格,有些寺庙,从凌晨三点开始,到午夜12点才结束,仅有的三个小时休息时间,也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只是坐着眯一小会儿,连续七天不间断。现在的接心虽然没有二三十年前那么严格了,但也不简单。根据禅寺的不同,也略有不同,我所拜访的安泰寺,除了一年当中最热和最冷的两个月,每个月的月初是连续5日的接心。每年的11月向社会公开,想体验接心的禅修大众们可报名参加。安泰寺的接心,是从凌晨4点到晚上9点,每日15个小时。每5个小时为一组,每一轮坐禅45分钟,经行1(即在行进中修禅定)15分钟,每日两餐,5日禁语。

安泰寺四面环山,在山沟沟的最里边,里边到,手机信号都没有的地方。每次我们都是先坐电车,再换成公交车,再由寺里的师傅开车到山下接我们一起进山,这次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像往年那样,从开始的第一天就参加,只参加了最后的两天,所以寺里的人不方便来山下接,我们也不想打扰到别人的修行,所以这次决定和我先生两人一起开车去。

    日本是个狭长的国家,我家住在靠近太平洋这一端的一个小岛上,为了可以赶上当天的第二组坐禅,凌晨4点半,天还没亮,就出发了。早上很冷,雾也很大,虽然出发的时候,有些不安,但是越走天越亮,迎着日出,看着云海,越走心越开阔。一路上跨过高山,越过河流,欣赏着沿途的美景,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就“横跨”日本,来到了久斗山脚下。

    山路,很窄,窄到大一点的车都开不上去,将将够一辆车的宽度,开车的时候,稍微一走神,就可能跌落山谷,要很有耐心,不赶快开,原来修行,从踏上山的第一步就开始了。

顺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七扭八拐的一路前行。掠过身旁的树越来越高,涓涓的泉水,伴着清脆的鸟叫声从身边趟过。直到看到了那一排排好似走向天边的高台阶,就知道我们到了。一开车门,清新扑鼻,空气太好了,久违的新鲜的滋味。

大家都在本堂打坐,只有两位云水的弟子在厨房为大家准备早餐,好似这深山老林的禅寺与世隔绝,全世界只剩下了这一掠香烟袅袅,静的出奇。

    跟惠光住持打了招呼,安顿下来才早上8点钟,看看时间,还可以赶上第一组的最后一轮坐禅。于是,简单洗漱了一下,就三步并作两步,进了本堂。外面淅淅沥沥还在下着小雨,大家刚好结束了经行,准备入坐。记得去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参加接心的朋友才有六位,而且除了我们以外全都是在日居住的本国人,这次则不然,满席,而且多半是从国外专程赶来参加的外国友人。日本的禅寺分临济宗和曹洞宗,临济宗的打坐方式是大家面对而坐,曹洞宗则相反,大家背对背,面墙而坐,这次我和先生的位置在道场的东西两侧,面对佛堂的位置。

我们总是在抱怨,这个世界太吵了,每天都忙忙碌碌,自己安静不下来,可是当世界真的安静下来,没有车水马龙的声音,没有电视,手机的画面,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没有人跟你交流,只剩下,自己面对自己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世界依旧很吵。自己的头脑和内心,还是如此的躁动,虽然身体已经坐下不动了,但是心里,还在不停的和自己对话,昨天的事情,前天的事情,明天要做的事情,一会儿要做的事情,一幕接着一幕,走马灯似的在大脑中浮现。关注到此刻当下的呼吸,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安静了,心里也应该一起安静了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坐禅和经行,自己也在一轮又一轮的被打散,重组,再打散,再重组,有的时候觉得身心疲惫,好像就快坚持不下去了,为什么要跋山涉水,来到这深山老林,跟一群不认识的人吃这个苦,有的时候又好像自己半梦半醒,一身轻松,畅游于九霄云外,自由自在。终于,不知道从哪个时刻开始,身体和心理终于安静了下来,合二为一,仿佛自己和周围的物体一样,陈列在这,只是静静地呆在这,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叽叽喳喳的鸟叫,飒飒的风吹过树叶,自己也好像融入了这自然的能量当中,流动了起来,身未动,却“身似浮萍飘四方”。

5日接心结束以前,無方老师赶到了。無方老师虽然总是很谦虚的称我为朋友,但是我自己特别的清楚,他是老师,是引导我禅修,不可多得的老师。他是安泰寺的前任住持,在这方圆百里,无人烟的地方,就任18年。出版过日语,英语,德语有关禅修的书籍30余部,很有修为和建树。老师来了,自然要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开开会,提提问,解解惑。

   于是在临走前的最后一个早上,老师和我们这些一起接心的半吊子们喝着咖啡,晒着太阳,在寺前的百年老树下,坐了下来。

老师说,曾经有个人,在安泰寺修行了7年,而后又在其他的寺庙云水,夸奖在其他寺庙,僧人对坐禅的讲解如何细致,对怎样理解佛法教导的如何深入浅出,短短的一年时光,收获良多,而在安泰寺的7年,除了吃饭,睡觉,坐禅,农活,什么也没有学到。也有些背包旅客,在安泰寺短暂停留几周,又到去其他寺庙探访,走遍泰国,印度,中国,日本,全世界环游,在喝茶的闲余,与住持攀谈,给寺庙提意见,你们的这些地方应该改进改进,那些地方也不如那些寺庙好,它们的那些寺庙是那个样子的,等等等等。

    安泰寺是学习“只管打坐“道远禅师的曹洞宗禅寺,只有每年11月底到3月初,大雪封山的时候,才坐下来,学习经文,阅读经典,其他的时候都很忙碌。除每日早晚各两小时坐禅以外,其他的时间,要么在田里干活,要么在处理杂事,也就是说,大概每年总计坐禅时间1800小时,农作及其他的杂活时间900小时,是个2比1的比重。学习如何播种,除草,耕田,丰收,也很重要。   

    無方老师说,禅修的研习,不应该是小学生似的教学和学习,今天学了这个字,这个字要写100遍,明天学了那个公式,那个公式要背下来,要有作业,写作业,交作业,要考试,要有分数,要有合格线。而禅修,特别是在安泰寺的禅修,更像是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学校只会告诉你,这里是图书馆,那里是食堂,寝室,这位是你的导师,想学什么课程,自己选,毕业的时候,要自己开题,交论文。 这1800小时和900小时就是实践实习的时间,每日和老师们同吃同住,一同下地干农活,一起参禅打坐,不就是在学习么,有无数的机会翻翻书,查资料,向老师提问,可是有些人当时并没有,过后抱怨。就像那些当时提出各种各样建议的人一样,在寺里的当下,没有好好体验安泰寺的生活,一直在不停的比较,与其他寺院的好坏,过后又在Facebook上加入什么“ I was in Antaiji.”的group,上传照片,感慨自己当年来过这里,回忆当初是如何如何的“美好”。

    想想自己,我们何尝又不是这样呢。我们有没有只是在练习的庇护下躲避,逃避现实呢,是自己真的很想练习,还是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有时间的时候,就娱乐一下。在每日练习的当下,有没有真正的关注到自己,还是在向外寻求呢。瑜伽练习,就像是寻找水源,要在一个地方,不断的深掘,要一条路走到底,遇到一块石头,一个障碍,就停下来,或者绕过去,到这个地方凿两下,那个地方挖两下,听说有位老师好像很厉害,看到那些同学好像很时髦,就撒了欢的追过去,忘了眼下,自己应该完成的练习,忘了今天应该做的事情,四处乱窜,身体上稳定不下来,练习怎么能稳定下来,更谈不上什么心里上的安静。这样的修行,怎么可能找到水源的呢。

    作为一位教授迈索尔课程的老师,一位分享阿斯汤加瑜伽练习的习练者,在每天不断帮助学生练习,攻克难关,迂回前进的同时,也要一同承载大家在练习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忧愁,这是每位老师的修行。虽然在寺里和在家里一样,也是同样的面壁席地而坐,虽然,在同一个空间里,每个人,眼皮都不抬的在做着自己的练习,相互之间好似没有交流,但是大家不就是为了,可以聚到一起而来到这里的么,这种聚在一起而产生的无声的力量,是自己独自一人练习所不能比拟的,至少这么艰难的接心,自己一个人,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的时候,我也在想,坐禅,禅修,想坐的时候,坐下来不就好了么,为什么坐禅还需要老师,还要有坐禅会。随着自己练习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尝试以后,我才明白,原来坐禅和瑜伽练习是一样的,修行是一条路,而我们都是凡人,总有觉得辛苦,想要偷懒的时候,或者自己认为自己很努力,可事实上,只是在满足自己的ego(自满自大),没有在真正的练习。在你想要偷懒,练习停滞不前的时候,有个人在一边推着你前进,告诉你,要打起精神,要再加把劲,在你忘乎所以,蒙着眼睛一条道走到黑的时候,有个人提醒你,要停一停,不要走偏,不要盲目。我想,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很感谢有这样的一个平台,能每年在年底的时候,有机会给自己按个重启键,提醒自己,要保持初学者心态,在练习的路上,自己永远是个初学者,不要忘记来时的初心。

太阳礼拜B Vinyasa 串联计数 Sūrya Namaskāra B

(优酷自频道链接)

太阳礼拜B  Sūrya Namaskāra B
凝视点 肚脐 Nābhou Dṛṣṭi

Sūrya: 太阳
Namaskāra: 问候,行礼

一共17个 Vinyāsa, 第14个 Vinyāsa 为稳定体式的5个呼吸

Samasthitiḥ (山式),吐气

Ekam 1: 吸气,屈膝抬手(两侧或体前均可)合掌,抬头看手的大拇指

Dve 2: 吐气,低头前屈,腿伸直,鼻尖碰膝盖,看鼻尖

Trīṇi 3: 吸气,抬头

Catvāri 4: 吐气,向后跳至 Caturaṅga Daṇḍāsana (四肢支撑式 )

Pañca 5: 吸气,Ūrdhva Mukha Śvānāsana(上犬式)

ṣaṭ 6: 吐气, Adho Mukha Śvānāsana (下犬式)                 

Sapta 7: 吸气, 右脚向前迈步,抬手合掌 Vīrabhadrāsana A(战士第一式)

Aṣṭau 8: 吐气, Caturaṅga Daṇḍāsana (四肢支撑式)

Nava 9: 吸气,Ūrdhva Mukha Śvānāsana(上犬式)

Daśa 10:吐气, Adho Mukha Śvānāsana (下犬式)

Ekādaśa 11:吸气, 左脚向前迈步,抬手合掌 Vīrabhadrāsana A(战士第一式)

Dvādaśa12:吐气, Caturaṅga Daṇḍāsana (四肢支撑式)

Drayodaśa 13: 吸气,Ūrdhva Mukha Śvānāsana(上犬式)

Caturdaśa 14: 吐气, Adho Mukha Śvānāsana (下犬式)                              

                            保持5个深呼吸

Pañcadaśa 15: 吸气,向前跳至手旁,抬头

ṣoḍaśa 16: 吐气,低头

Saptadaśa 17: 吸气,屈膝,抬手合掌,看手的大拇指

吐气 Samasthitiḥ (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