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的「禅与坐禅」無方老师与我们一起分享了这样一句禅语:
“非思量”
“非思量”指超越思量与不思量,出自于中国的一则公案:
師座次、有僧問、兀兀地思量什麼、師日、思量箇不思量底、僧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師曰、非思量。
这则公案翻译成现代文,是说,禅师在坐禅的时候,有一小僧问:“您像山一样坐在那,在思考什么?”师傅答道:“在思考一个不思考的” 小僧说:“不思考是如何思考” 禅师答道:“这不是思考出来的”。
道元禅师的《普观坐禅仪》写于他28岁刚从中国留学归来之时,在介绍完坐禅的姿势,要点之后,道元禅师写道 “身相既定。気息亦調。念起即覚。 覚之即失。久久亡縁。自成一片。 此坐禅之要術也。謂坐禅則大安楽法門也。 ” 没有提到 “非思量”,而是给坐禅的朋友们提出了一个方法,在身体安定,气息调和之后,会意识到念头升起,当你意识到有个念头升起的时候,就让这个念头消失,不要追逐,久而久之,总是这样,就会自然而然与当下合一,这是坐禅的要诀法门。但是在道元禅师晚年,给文章做修订的时候却加上了“非思量”的内容。
禅师写道:
“身相既調、欠氣一息、左右搖振。兀兀坐定、思量箇不思量底。不思量底、如何思量、非思量、此乃坐禪之要術也。”
当身体协调,长吐一口气,吐干净,身体可左右摇动扶摆,然后像山一样坐定,思考不要思考。以不思考为底,怎么思考,就是不思考。这是坐禅的要诀法门。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订呢?無方老师说,或许道元禅师对禅修有了更深的认识,更高的境界。那个之前介绍的方法,坐禅之时,意识到有念头升起,再让念头消失,不要追逐,久而久之会走进另一个有意的意识到念头升起,再让念头消失的“游戏”。思考不要思考,也是思考。理应不思考,不思考才是坐禅的要诀法门。

“非思量”就像是天空,天空不会被飘来的几片云所影响,不会想怎样让云飘走,云来了,就来了,云走了,就走了,风来了,就来了,风走了,就走了。云在时,天空是天空,风起时,天空还是天空。
想想瑜伽的修行之路,岂不也是如此,练习不应受 “体式” 的影响,不应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简单的体式,有难度的体式,时间长的练习,时间短的练习,都是练习,都不会影响瑜伽的修行之路。时间短,就做个简短的练习,身体受局限,就做身体局限的练习。体式能做的时候,自然就会了,过多的思考,或者逃避,完美不是你认为完美,就完美了,也不是完美了,就完美。寻找练习的“窍门”,或者放任自流,都不是正确之法。况且,所谓瑜伽,不是想出来的,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瑜伽是8支的瑜伽,不是某个瑜伽,不是谁的瑜伽。练习不是今天练,明天不练,周一练,周二不练,有时间练,没时间就不练。瑜伽是瑜伽,瑜伽是日常的练习,是不断的净化和认识自己,是要一直在练习的路上,不踌躇,不执着,不犹豫,不顾虑,往前走。
思量个不思量底。
非思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