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会学习笔记:
2021年10月30日,2021年11月14日,2021年11月21日,2021年11月28日

1.3 tadā draṣṭuḥ svarūpe ‘vasthānam
那么见者就安住在其自身的本性之中
tadā 于是,那么
draṣṭuḥ 见者,目击者,原人,真我
svarūpa 自身之本性中
avasthānam 安住,保持
上一节经文Patanjiali 定义了什么是瑜伽,我们了解到,当你没有任何分心的专注于与之联系的物体的时候,被称之为瑜伽的状态。你完全稳定在那个专注力当中,稳定在与之有联系的物体的专注力当中。那么,这下一节经文所介绍的就是,当你处于这个状态当中之后的结果。tadā draṣṭuḥ svarūpe ‘vasthānam 处于瑜伽状态的目的是什么,Patanjiali 很有智慧,他认为如果不给出一些益处,做出一些证明,或许我们不会追求瑜伽的状态与境界。所以他给出了一些当你处于瑜伽境界以后的好处证明。
今天要分析的这条经文被称作 svarūpa sutra。这是一条描写瑜伽益处的经文—— 意识到真我。所以被称为 svarūpa sutra。
一、Tada
tadā 的意思是 Then 那么,于是。
也就是说,作为结果,那么….
Cittavṛttinirodha 的结果是…..
在Cittavṛttinirodha 的状态或者境界当中…..
当我们在 Cittavṛttinirodha 的时候….

二、Drasta
然后他又提醒到 draṣṭuḥ svarūpe ‘vasthānam
draṣṭuḥ 涉及到了一个词 draṣṭa
svarūpe ‘vasthānam 简单来说就是 由它自己自然而然确立,建立。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需要了解这双方,draṣṭa 是什么意思,svarūpa又是什么意思。
draṣṭa 是来自于darśayati pashyati darśanāntaragat draṣṭa
Darśayati 感知。我们把 draṣṭa 比喻成在我们里面的感知者。比如,当我们带着眼镜,我们通过眼镜看世界,现在我全神贯注的看着一个物体,那是谁在看着物体,这个眼镜在帮助我看物体,这个眼镜不是感知者,是感觉,知觉的媒介,在眼镜后面的是眼睛,眼睛也不是感知者,眼睛同样也是媒介,意识也不是感知者,意识也是感知感觉的媒介,那么这些后面的是什么呢?这个实际上真真正正的感知者是谁呢?我们表示为 “我”,这个“我” 是 draṣṭa —- 感知者。

三、purusha 和 prakriti。
在瑜伽和samkya 学校,
人类或者其他任何有生命的生物都由两个部分组成, purusha 和 prakriti。
在samkya 哲学里, purusha 和 prakrit 是明确的两个抽象的实体。和中国文化里面阴阳的概念很相似,dualistic(二元论) 和 realistic (现实主义)哲学详细的讨论了有关 purusha 和 prakrit 的概念。purusha 和 prakrit 是两个基础的并且相反的原则,独立和永恒原则是人类存在的主要原因。
purusha 这个梵语词汇在印度哲学里,是精神的,self or consciousness (自我或者有意识)的意思,在 samkya 哲学里是 the principle of spirit or pure consciousness(精神的原则或者纯意识的原则),它代表了创造当中男性的一方面,purusha 是不活跃的,不改变的,普遍的(universal)永恒的,它像人类一样数不胜数。
简单来说 prakrit 是自然的意思,prakrit 是事情或者事物(matter or substance) 的原则,是没有意识的非我。prakrit 是活跃的,有变化的,是世俗的和永恒的。它代表了创造当中女性的一面。整个宇宙是由purusha 和 prakrit 创造,或者说整个宇宙以 purusha 和 prakrit 为根本基础。根据 samkya 哲学,这个世界是 purusha 和 prakrit 的结合与统一。
整个宇宙,世界或者人类的创造基于:purusha 和 prakrit
purusha:
male, inactive, unchangeable,
universal, eternal
self, consciousness
男性的,不活跃的,不变的,
普遍的,永恒的
自我,有意识
prakrit:
female, active, changeable,
earthly, eternal
non- self, without consciousness
女性的,活跃的,变化的,
世俗的,永恒的
非我,无意识

draṣṭa 属于purusha 范畴
有意识的,自觉的,自省的,这是感知者。
要注意感知不只是通过眼睛,视觉,还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在瑜伽学校,还有一些感知是超越五感的。感知对我们来说很常见,是谁在感知,是 draṣṭa. Pashyati 是感知的接受着,是谁在看,是明白真正看见了什么的接受者。Darśayati 是理解和揭示深层意思的。Darśanāntaragat 谁让我们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都死了,意识(consciousness)离开了身体,我们不能够再专心的看物体,虽然我们还有眼睛,不能够再闻到气味,虽然我们还有鼻子,等等,一个死了个尸体不能够感知,一个有生命的身体可以感知。所以 Darśanāntaragat 促使了draṣṭa,是谁在让谁看,是谁让我们想要看见,这是draṣṭa 的意思。
draṣṭa 有些接近于英语里面翻译的 consciousness,但是这个翻译也是很有争议的,因为现代的语言,特别是英语,很受西方科学技术,西方思想的影响,consciousness 经常和 conscious mind 联系在一起,但是在瑜伽或者samkya 哲学,vedanta 哲学里面,consciouness(有意识) 的意思有些不同,有一些超越 mind (意识,大脑),不是 mind 的一部分,是比这个更深层次的概念—— purusha. 也叫做 jiva,或者 atma—— drasta。 是那个在我们里面的不会有变化的,来感知的,是掌控所有像意识(mind)和感官(senses)实体的“主人翁”。
这是我们如何定义drasta 。
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独立意识,在瑜伽学校,他们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独立意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独特的,
purusha bhutanatha
但是意识是多数的,复数的,多元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独立的意识,而意识又是多数的。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证明这个观点就是,并不是因为一个人死了,所有人都会去死。一个人的意识由于身体的分离而断开联系,当一个人死了,他的意识就停止了,但是意识又是多数的,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意识停止,别人的意识就停止,我们的意识是分开独立的。我们不会再相同的时间死去。
所以瑜伽在建立或者证明一个理论,purusha bhutanatha,知觉原则的复数,复数,多数的draṣṭa. 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的感知都是独特的,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意识来感知,我们没有相同的感知,是因为感觉和大脑意识是不同的,也是因为意识本身是独特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每个人不同的,独特的但是大家又都有的,被称为 baddha jiva, jiva atma 基于我们的身体或者构造而独一无二的。
四、Sukham和Dukham
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要在这里下一个定义 到底 draṣṭa 是经验者,还是 purusha 是经验者?当你说 sukham 或者dukham
sukham: pleasure and happiness.
dukham: pain and sorrow
到底是谁在体验 sukham 或者dukham, 不是大脑意识,不是感觉,实际上是 draṣṭa。 samkya 和 yoga 哲学解释说,这个世界的体验者,经验者是draṣṭa,是 purusha。我们讨论这个属性,谁在体验,这里也同样与现在思想方式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我们认为是你的大脑意识在体验,你是感觉在体验,
但是anubhava (personal knowledge or aesthetic experience)是来源于purusha 。
anubhava
anu: after, afterwards, later on, in consequence of,
being indicated by
bhava: causing, delighting , or experiencing
五、svarūpe ‘vasthānam
avasthānam 是被建立,svarūpe 是 在他自己的本性,自然当中。
当我们在 Cittavṛttinirodha 的境界里的时候,draṣṭa 是被他的本性,以他的自然所建立,我们不得不明白什么是它自己就有的自然,或者本性。
什么是它自己就有,本来就有的自然,在这里krishnamacharya 明确的指出了drasta 的本性自然有两个
jnanam 和anadam
Jnana ghana ananda ghana svarūpe ‘vasthānam
ghana 是沉重的意思,jnana 是知识,
装满了知识,很沉重的知识.
ananda 是joy 喜欢,欢乐的,沉重的喜悦。
实际上drasta 的本性,drasta是很沉重的,装满了jnanam 和anadam,知识和喜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西方哲学和瑜伽哲学或者 vedic philosophies ,不同的要点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和理解,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受现代文化教育的影响很深,我们去上学,学校的教育是基于现代教育的而不是基于古老的教育,所以模版不同,比如我们尝试去理解像想瑜伽或者vedic 哲学的这些主题和话题,通常,如果我们通过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很多时候是有差距的,这是为什么我们试着去从瑜伽的角度观点,从瑜伽 vedic 哲学的角度考虑。在这里jnanam 是 purusha 的一个属性,jnanam 不是大脑意识的一个属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解要点。jnanam 是 purusha 当中的drasta 的一个属性(an attribute of drasta of purusha),而不是大脑意识的一个属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联想 jnanam 是大脑思维意识的一个属性,是大脑的一个功能,记忆,误以为我们已这些为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同。(如果你观察,我们的语言也受这些影响,如果在梵语里 jnanam 表示意识的属性,这个自己“我” ,在玛拉雅拉语中,jnan是我的意思,当我盛满的知识)
当我的知识,当我有了知识 tadā draṣṭuḥ svarūpe ‘vasthānam 是一个盛满了,装满了知识的状态,知识是 drasta 的基本属性。有很多解析yoga sutras的著作里面都对这个有过解释,在 yoga vartika 中明确的阐述过,知识有两种,
smrti samskara janyam jnanam
1.知识产生于 memory 和 samskara
知识产生于 memory 和 samskara ( 心理印象、回忆或心理印记,个人经历过的所有思想、意图和行为留下的微妙心理印象 ) 记忆和习惯,知识基于记忆和习惯。
假设我今天和你见面,我了解到你的名字,我有了了解和知道你名字的经验,下一次我再和你见面的时候,我知道你是谁,我有你是谁的记忆,所以我知道你是谁,因为记忆。第三次我再见到你的时候,我知道你是谁,不单单是因为与你的互动,同时也观察你的习惯,再加上与你多次见面的习惯,创造了一个我非常了解你的模式,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我说我很了解你,因为我们已经见了很多次面,有 samskara 被建立。
学习一个语言,当我们非常习惯一个语言的时候甚至不会再考虑这个语言,因为 memory 和 samsakara 让我们很流利的使用这个语言。我们根本不在考虑怎样使用它,就会很流利的说出来,特别是母语,或者你学会的很流利的另一种语言,因为 memory 和 samsakara 让它变得很流利。
所以一种知识是 smrti samskara janyam jnanam。
这个是意识领域manas citta 等等。这是我们人类学习关于数学,关于科学,我们称之为Laukika jnanam 普通物质世界的知识,唯物主义。这个物质指的不是商业上的那个“物质”是 prakrit。科学是一个唯物主义的知识,因为我们计算,可衡量打交道。这是一种知识的模式,是级别比较劣等的知识。因为这个知识模式是基于 memory 和 samsakara , memory 和 samsakara 是感觉属性的意识,你的感官同样也有 memory 和 samsakara,眼睛有看东西方式的模式,眼睛不会闻气味,眼睛普遍的看东西的模式,这是一个 samsakara,同时还有另一个 samsakara,眼睛通常有看东西的几种方式。
比如,这有半杯水,一些人有看到这是有半杯水的模式,一些人看到的是这有半杯水没有盛满的模式,观察力是有模式的。这些都是比较低级的世俗的 Laukika jnanam。

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知识,同样还有一种知识在 yoga vartika 中提到,
2. smrti samskara zayika jnanam
zayika 是睡眠,被动的。当memory 和 samsakara 是被动的,也就是说它们是被提取的,当它们是被提取的,就会有另一种知识出现,就是经验的知识,而你是经验的一部分。是一种从链接而来的知识,不是从记忆或者和习惯而来,
现在我们来讨论 Cittavṛttinirodha,
什么是 Cittavṛttinirodha,是 Cittavṛtti 的撤回,从任何模式当中撤回,从那些让我们分散注意力的模式当中撤回,本来与哪些物体产生很强的链接与注意力,但是有些记忆或者习惯的模式在分散注意力,要从这个模式当中撤回。memory 和 samsakara 是 Cittavṛtti 是一部分,smrti (记忆) 被定义为Cittavṛtti,当 smrti 被包含在Cittavṛtti 之中, samsakara 也自然而然被包含在 Cittavṛtti 之中。
所以有一种知识是超越模式和记忆的,是 purasha 属性的,高级的知识,被称之为 yogika jnanam 或者 vaidhika jnanam ( vaidhika 就是vedic)patanjali 在第四章里面也提到,在samadhi 的高级境界,我们不得不提炼memory 和 samsakara ,你要不断的洗涤,提炼,所以洞察力,感觉,感知不是基于记忆和习惯模式,而是基于有意识的,drasta 的链接。

知识是从这个优越的,高级的知识的经验来的,Jnana ghana svarūpe,知识是这个沉甸甸的,更具有价值的知识,不是很轻浮的。
比如,当你描绘一个感觉,一些东西很别肤浅,你会说它在表面上,什么在表面上,就是轻浮,肤浅的想法,但是当一些东西更有价值,是很有重量的,这是 ghana, 这不是那些肤浅的知识,是那些沉在里面的,这些被提炼和精炼的知识,那些在瑜伽状态当中获得的知识,瑜伽的第一个意思drasta 是 svarūpa ,svarūpa 是能够在盛满重量知识的领域里面的,那些深层次的知识。从大脑意识和 samsakara 了解一个人,是一个方面,但是当你通过链接,通过与心的链接了解一个人,你会发现一些更加深刻的东西,这是 Jnana ghanam。
相似的 ananda ghanam,喜乐,在有意识的自然状态,不是在一个dukham 的状态,一个自然的有意识的状态是扩张,扩大的。扩大,扩张是一个自然状态,当我们延伸,扩张更多的空间,我们是喜悦的,快乐的 ananda。
就像世界杯比赛,一个国家过或者队伍赢了,赢了个队伍是扩张的,向外的,ananda 是 扩张的状态。但是那些输了队伍,就是收缩的,这是 dukham。意识的状态,是 drasta 的自然状态,是扩张的,是想要更多空间的扩张,这是 ananda。
但是有些时候很难高兴或者喜悦,prakri 在让它受困,因此觉得受局限,在收缩,这是为什么,一些学者或者圣贤,称 jiva 为 baddha jiva, 因为不自由,当获得自由就是 mukta jiva, mukta 是自由。因为不自由,所以在收缩,受局限,自然而然没有喜悦。大部分情况是不快乐的,因为各种原因,意识是在收缩的。

但是当Cittavṛttinirodha 被建立,意识就会打破束缚,开始一点点开放,变得越来越自由,这是 ananda 的境界,变得越来越喜悦。ananda 这个词来自于 nanda, nanda 是 跳舞的意思,通常情况下,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就会舞蹈,就像那些比赛中赢了队伍,大家开始跳舞,那些输了队伍蜷缩着。当我们在 Cittavṛttinirodha 的境界,并不是说我们要去真正的跳舞,但是你的心会在舞蹈,
krishnamacharya 阐述过:nrtyati yogi hrdaye dhrtva
当瑜伽修行者与心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心就是drasta 或者不管心里面有的是什么,sundaravapusam laksmikantam. laksmikantam narayana 的名字,是超级意识,在 vedic 哲学里面,超级意识就是 paramatama,paramatama 就会在心里,当瑜伽修行者与崇拜的神的意识链接在一起,paramatama 就在心里。nandati nandati nandatyeva, 他就会高兴的跳舞,跳舞,一直跳舞。不是外表的舞蹈,外表看起来或许还是一动不动,但是心里在舞蹈,心里充满了喜悦,他是与神联系在一起的。
同样的,当一个瑜伽修行者在 Cittavṛttinirodha 的状态中,他会在一个扩张,扩大的状态当中,充满喜悦,dukham不会影响到他。dukham 是一种体验与经验,因为误解哪种状况,或者以某种方式体验那种状况,就是所发生的与你的预期产生冲突,一个状况不会让你感到 dukham,是你怎样看待它而感到 dukham。
比如,还是那个比赛的例子,一个队赢,一个队输,那个希望自己赢,却没有赢的队伍体验 dukham。但是对于一个yogi 瑜伽修行者来说,不管是输还是赢都没关系,因为他有别的感知和洞察力,哦,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比赛,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游戏,我很高兴我来参加这个比赛,这个赢,还是那个赢,这些是导致 dukham 的原因,因为你被吸引,对于自己的队伍过于执着。对某个期待太执着,某个条例,宗教,让你对这些比那些更执着。因为我们想要对自己最有利于成功的,当这些没有发生的时候, dukham。

但是对于 yogi 来说,在 Cittavṛttinirodha 状态当中的瑜伽修行者来说,是自由的,不受偏见的束缚,Cittavṛttinirodha 让我们从偏见当中获取自由,因为jnanam 不是 smrti samskara janyam jnanam,是 smrti samskara zayika jnanam.
两个国家进行比赛,因为我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我代表国家参赛很自豪,但是我已经习惯于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人,这是我的samskara, 每天我都提醒自己我是中国人,我在中国生活,我在中国工作,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我,我是中国人,这个smrti 和 samskara,很强烈的一直在提醒我,我是中国人,所以当中国队在比赛的时候,我希望我的队伍会赢,这是因为我的偏见,但是如果我在瑜伽的境界与状态当中,我不会让自己对于我的身份过于执着,甚至我都不会对于自己是个球迷而执着,我会以自然的本来的眼光看待,只是享受所展现的一切,因为自然和本来所展现出来的,是与生活的每一个特别的时刻。
所以,因为期待,我会享受而不是经受痛苦,甚至享受这些期待都不是很重要,我的队伍赢了,是因为我的期待达到了,这些现实都在我的期待当中,是对现实的享受。在Cittavṛttinirodha 的状态当中,看到今天,这是一个好的比赛,不会担心谁赢谁输,即便是今天的比赛取消,也没关系,或许我可以去喝杯咖啡,你不会队这个比赛执着,天哪,比赛取消了。
这是为什么,一个人会在 ananda ghanam svarūpe,你会享受每一时刻,会意识到,生命的确是个礼物,我们有的每一分钟,都是礼物。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在抱怨,我们不高兴现在有的,但是当你看到创造的美丽,自然创造的魅力,如果我们活着,就意味着意识存在于你身体里,是被选择存活在身体里的。

在瑜伽samkya 学校,解释说,purusha 进入prakrti, purusha 选择 prakrti 进入,purusha 选择我的身体并且存在里面,他是被给予了我的身体足够的价值,我是有某些价值的,我是很有价值的。不管我贫穷还是富有,有钱没钱,我仍然活着,不管我是从哪个国家来的,无关紧要,不管我身体健康还是有疾病,无关紧要,purusha 仍然在身体里存活,不管我是有智障,还是没有,不会有任何改变,purusha 仍然在身体里,也就是说,purusha 在寻找什么在你的身体里是很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要接受这一切,像接受一个礼物,这是yogi 的做法,yogi会把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变得很有价值,并且享受每一时刻。全然的明白这一时刻是个礼物,我们开始以这种方式生存,就会有 ananda ghana,这不是依赖于感官,像吃了美味的美食,我听到美妙的音乐,我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这些都不重要,当你提醒自己,我仍然活着,我仍然活着,drasta 选择了与我在一起,当一个瑜伽修行者开始,以这种眼光来看待的时候,他会在ananda 的境界,这也是为什么,对于yogi来说,每一时刻的价值就是礼物,在我们感觉到与内心有链接的时候才会发生,当我们感到与 drasta 有链接的时候才会发生。
这些都要回归于 Cittavṛttinirodha ,在链接的状态当中,当你与内心里的真我联系在一起,你会知道这些多么的有价值。但是当你与asmita 身份,有链接的时候,我不得不从某个特别的角度来看待,我不得不要有这样的工作,我不得不挤进这个社会圈子,等等,当你在制造这些身份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当你与这些身份有链接的时候,你就会断开与自己的链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在 ananda, 因为所有的这些其他的交易,都是瞬间和过往的浮云,不是永恒的,只有这个唯一的永恒的链接,就是你与自己的链接,自己的意识永远不会抛弃你,不管去哪,都会在一起。
所有其他的事物都会离你而去,当你很有名,你有一些亲近的朋友,当你落寞的时候,这些朋友就会消失,变得不认识你,当你在睡觉的时候,你的身份会被撤回,当你在睡觉的时候,你是谁?你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你在睡觉,你也不清楚,你是有钱,还是没钱,你不知道,你是中国人,是日本人,不知道,为什么你会睡觉,这个事物也会抛弃你,这也是短暂的,但是谁不会抛弃你 drasta, 只要你活着,drasta 是唯一不会抛弃你的自己,因为你就是drasta, 自己不会抛弃自己,它以他本来的面貌存在 svarūpe ‘vasthānam,yogi 与自己在一起,那个链接不意味着反社会,不意味着这它与别人的社会在倒退。
事实上,当我们感到非常深刻的与自己的内心链接,你会从你的内心与别人有链接,会建立起更有意义的心与心的链接,比事物与事物自我与自我, asmita 和asmita 的链接更有意义。如果你与别人的关系是建立在身份,地位之上,当你失去地位与身份,那个人就再也不会想成为你的朋友,如果你与别人的链接建立在国家身份的基础上,我是中国人,你也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是朋友,有一天,我的改了国籍,到别的国家生活,所以我的朋友国籍也都要改变。。。如果这个链接是建立在心与心之上的,就永远不会改变。

这条经文 tadā draṣṭuḥ svarūpe ‘vasthānam
是 Patanjiali 在解释通过瑜伽的过程,我们重新学习,重新认识,怎样与心链接在一起。
当我们是婴儿的时候,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与自己有很强的链接,婴儿知道这个与自己的链接,当他饿的时候就哭,高兴的时候就笑,累了就睡,他们特别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当他们长大以后,成长为成年人以后,smrti samskara janyam jnanam 显得更为突出。知识是基于smrti 和 samskara,这些显得更为突出,所以与自己的链接就会切断。
所以tadā draṣṭuḥ svarūpe ‘vasthānam 是 Patanjiali 用他的方式在告诉我们,当你在练习瑜伽的时候,会慢慢的学会再次与自己的链接,这个断开的链接会消失,与心的再次链接会再次发生。这是 tadā draṣṭuḥ svarūpe ‘vasthānam。
然后你将会有更加深层次的知识,才会有真正的喜悦,深层次的喜悦,一个超越感官的喜悦,超越意识与感官的知识,所以,你会超越意识与感官领域,这是为什么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要想明白这条经文,我们必须明白 vedic 的方式看事情和用现代的方式看事情的模版是不一样的。现代看待事情的方式,现代科学的方式等等,我们给予最多的优势,最多的重视于意识和感觉,特别是意识,大脑,你的想法,想法,想法,但是瑜伽,基本上是给予内心更多的重视,瑜伽的角度看问题,事情比大脑意识和感觉感官更加的细微。所以当我们谈论感知,我们说感知是超越感官的,感知是超越大脑意识的,在之后的一些经文里也会谈到。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明白,瑜伽的哲学,瑜伽的体验,我们不得不告诉感官和意识
“never mind”
没关系,别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