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会
瑜伽经 1.2
2021.10.10
1.2 yogaścittavṛttinirodhaḥ
瑜伽是约束心的波动。
yogah 瑜伽
citta 心,意识,
vrtti 波动 变形
nirodhah 约束 抑制 控制
这是瑜伽经的第二条sutra,也被称为 raksha sutra。raksha sutra 指的是这些给 yoga 下定义的 sutra,正是因为这条 sutra 描述的是 yoga 这个词的含义,质量,意思,所以这条sutra 非常的重要。Patanjiali 在这里给 yoga 下了定义,到底什么是 yoga。
yogaścittavṛttinirodhaḥ,我们尝试着去理解这条经文的意思,Patanjiali 用这个词 citta,citta-vrtti 。nirodhah 是这个句子的动词。citta-vrtti 就像是一个媒体,借助通过yoga 获得或者是经验 citta-vrtti,当我们面对 citta-vrtti 的时候,应当怎样做。Patanjiali给我们下了这个定义。Yoga 是这句的主语,Yoga 被定义为 citta-vrtti nirodhah。下面就让我们试着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条 sutra 的含义。

有几件事情我们必须要先明白
Patanjiali 为什么用这个词 citta?
如果我们可以理解这个问题,将会明晰理解 什么是 yoga, 哪些人可以在 yoga 当中, 有能力在 yoga 当中。
在 Patanjiali 的 yoga sutras 里面有很多的词用于 ,mind 这个词,中文就是 意识,思想,mind 这个词在英语里面很简单,翻译很简单,中文也是。但是在梵语里面,这个词 mind 有很多的词用做 mind。Patanjiali 这个作者给了我们很多的可能性。
这个词 citta,是一个特定的,特殊的 一种 mind,并不是所有 mind 这个词的意思。在瑜伽哲学里面我们说,
bahya citta —ー external mind
antar citta—— internal mind
让我们先试着理解这个外部的意识和内部的意识是什么意思。
外部意识和内部意识
1. 外部意识:manus、ahamkara、buddhi
从 samkhya 哲学来看,瑜伽哲学的意识是感觉知觉的媒介,我们怎样感知看到的物体,怎样感知,我们通过感觉,感官感知。眼睛看到了什么,鼻子闻到了什么,耳朵听到了什么,等等,我们通过感官感知。但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些东西,又看不到一些东西呢。所以,一定是有什么是在这些感官的背后,但是我们离感官,感觉很近,我们感知感官,感觉。这个在yoga 或者 samkya 哲学里面叫做 manus ,manus 是意识离 vishaya 很近,这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东西,而一些东西又看不到,因为大脑告诉感官,“来,看这个,不要看那个”。不单单只是这个,我们看到东西的这一瞬间,我们感知的 这一瞬间,我们还做了另一步,我们给看到的东西下定义,这个是车,这个是汽车,这个是动物,这是只猫,我们不只是给看到的东西下定义,分类,在下定义的同时,把我们自己也加了上去,这是我的车,这个不是我的车,这是我的狗,那个是我邻居的猫,我们甚至在下定义的同时加上了自己。看到的任何物体,我们都有下定义并且放入不同分类的能力,这个 mind 意识,或者说大脑,叫做 ahamkara, asmita, samkya 哲学把它叫做 ahamkara, yoga 哲学把它叫做 asmita ,我们把事物放到盒子里,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邻居的孩子, 这是我的猫,这是我的狗等等,这个 mind 正在做下一步的感知,感知并且下定义,这个在下定义的 mind 叫做 asmita。
那么我们在下定义以后,又做了什么呢?在下定义后,基本上大家做的另一件事是分析,这个对我有益处,对我有好处,这个对我不易,没有好处,我喜欢猫,但是我不喜欢狗,我喜欢红色,我不喜欢红色,这是辆旧车,这是辆新车,我们开始分析,我们开始估算价值。这个在分析和估算价值的 mind 叫做 buddhi。buddhi, ahamkara, manas 这三个是我们都在运作的,基础的 external minds 外部意识。在正常,普通的社会中有四种运作,或者说功能 functioning, 这三个意识是基础,我们首先给事物下定义,在你出生的那一刻,我们自己就已经被“名字”下定义了,父母给了我们姓名,一个身份证明,性别定义,在有些国家甚至根本不同的宗教,人种下定义。我们的功能 functioning 是以这些定义为基础的,我们分析,为什么不断地在第一次与朋友见面的时候,问别人你叫什么,挣多少工资,你有没有孩子,我们非常直接的提问,你信仰什么宗教,因为在我们的头脑里,我们想要把他们放在不同的地方,然后决定要怎样于别人交流,buddhi 给这些信息和身份加工,根据不同的人,我们用特殊的方式交流,buddhi mind 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2.内部意识:citta、pratyaya、sattva
但是这些根据 yoga 学校的教导,是外部意识,还有许多意识,属于 internal mind 内部意识, citta, pratyaya, sattva, 这三种意识。citta mind 是深层意识,是更接近于 知觉,觉悟,consciousness, 是不那个在大脑中的意识,是那个接近于内心的“意识”— heart mind. 这个接近于心灵的意识在做什么呢?这个接近于心的mind, citta 有保持专注,精神集中的能力,有保持维持链接的能力。我们制造一个链接,无所谓这个链接符不符合逻辑,比如,一个坠入了爱河,可以是爱上了一个孩子,或者是情人,等等,当你有了爱与什么人,你会觉得你个这个人有种很强的链接,合不合理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那个链接,很深入,正式因为这个很深入,很强,很密切的链接,你不会去评判或者批判对方。这就是为什么,这个citta mind有保持,维持很强链接的能力,一个没有批判性的,吃毛球次的链接。这就是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我们看不到他的错误,你们之间的链接很强。可以是在朋友之间,像你的老朋友,认识很久的老朋友,他可能有缺点,但是你可以接受,因为你们之间有很强的链接,你们之间分享这个链接,无所谓很久没有见面。citta mind 是这个有很强链接能力的意识。
比citta 更深入一层的意识是 pratyaya mind. pratyaya mind 是那个跨越,超越任何界限的意识。我们大部分人通过 pratyaya 行事,比如在梦境里,在梦境里我们穿越,超越任何的界限,障碍。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在梦里是蝴蝶,然后下一秒这个蝴蝶又变成了鸟,这只小鸟又飞了起来,我们也可以是一条鱼,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所有的这些都是梦。但是我们的身体体验像是真实的,因为不管头脑里发生什么,都会触发身体上荷尔蒙或者血液等等,在梦里你呼吸急促,醒来以后觉得很累,就好像已经跑过步了一样,所以 pratyaya mind 有能力在一个没有界限,流动的状态当中。这个意识可以存在于意识当中,或者在冥想 dhyanam 的状态当中。当Patanjiali 在第三章给 dhyanam 下定义的时候,
3.2 tatra pratyayaikatānatā dhyānam
他用了这个词 pratyaya. Samadhi 一个流动的意识状态 flud state,当我们被很多限制所束缚的时候,是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流动的意识状态当中的。Dhyanam,samadhi 这些都是流动的意识状态。
同样的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识,被称为sattva— silent mind 沉默意识。一个仅仅对面前所发生的任何事物的直接反射。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安静,平静的湖面,不管是什么样的景色,湖面只是原原本本的反射,没有任何的干扰。因为湖面是是沉默的,安静的。同样的,当你的意识是安静的,会反射任何事物,这个sattva mind 有可以帮助我们获取自由, kaivalyam绝对的自由。当Padanjiali 给kaivalyam 下定义的时候,用的是这些词 sattva, suddhi, kaivalyam
3.56 sattvapuruṣayoḥ śuddhisāmye kaivalyam
sattva 表示 mind 是在 sattva mind,和 purusa, suddhi, samye 他们的意思相近,都是特别的清洁,非常的安静,所以他们相互反射,这就是kaiyalyam 绝对的自由。
Patanjiali 在不同的的语境,用不同的词来描绘意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yoga被特殊的词语下定义,就是这个词 citta, citta vṛtti nirodhaḥ,他没有下定义为 mano vrtti nirodah, 没有下定义为 buddhi vritti niroda, Patanjiali 下定义为 citta vṛtti nirodhaḥ。也就是说 Patanjiali 给了我们一个条件,瑜伽的状态只可能通过 citta 或者更深层次的意识。在哪可以证明这个呢,当我们在通读第二章 yoga sutras 以后,你就会发现,pretyahara, dharana 这些词在下定义的时候用的是,citta 这个词,
3.1 deśabandhaḥ cittasya dhāraṇā
这些词用的都是 citta, 什么是 dharana, dharana 已经就是 citta vṛtti nirodhaḥ, pratyam 这个词,更深层次的意识用于冥想。
3.3 tadevārthamātranirbhāsaṃ svarūpaśūnyamiva samādhiḥ
只有深层次的 Pratyam 才能到达 samadhi.
所以 samadhi , dhyanam 都是 pratyaya mind. 再深一层次的 Sattva mind 是可以带你进入enlightenment 禅定境界的意识。
为什么Patanjiali 选择使用 citta 这个词?
所以一个要问我们自己的问题,谁可以有能力做到 cittavṛttinirodhaḥ, 谁可以进入瑜伽的状态,答案非常的简单,就是那些可以稳定 citta mind的人. 也就是说瑜伽不是知识,瑜伽是你要感觉,要有链接。瑜伽是一种链接,这也是为什么当你明白这个表述,你就不会再说“我在做瑜伽”,因为瑜伽是个链接,我和瑜伽在一起,我在瑜伽的状态当中,你不是在做,做是个动词,是个动作,在这里,你生活在瑜伽当中,瑜伽不是知识,学者,瑜伽是个感觉,要生活在瑜伽的状态下,仅仅是从心底而来,不是头脑的瑜伽,是心的瑜伽,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是意识要稳定在瑜伽的状态当中,这个离 consciousness 近的 mind 可以让这一切发生。这是为什么citta 用在这里。如果想要稳定在瑜伽的状态里,需要我们超越 external mind 外部意识,进入这些 subtle mind 细微的意识, 所以瑜伽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细微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当你看到一些课程,我们讨论谁已经做好了瑜伽的准备,atha, 在上一条经文,我们深入讨论了atha 的各种含义,其中一条是 要有信心,不要恐惧,是什么在阻止我们稳定的保持在深层意识当中呢,是恐惧,为什么我们会害怕与自己的内心有链接,原因在于恐惧,恐惧让我们感到自己好像很容易受到伤害,我们不喜欢在这个世界里感受到自己容易被受到伤害,我们喜欢自己强大,或者看起来给人印象很强大,但是现实当中,我们没有那么强大。在你和心有链接的时候,事实上会变得强大,但是我们不知道,因为恐惧。恐惧就是这个分开内部意识internal mind 和外部意识 external mind 的界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学习 atha 的时候,其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个已经做好了准备的人就是自己和内心链接在一起的人。
这是为什么Patanjiali 选择 使用 citta 这个词。
